3月5日上午11時30分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盧洪洲、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龍華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惠勇等專家接受記者采訪。
3月5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采訪。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鄧朝鍵 陳伊萍 編輯 曾茵子(01:55)
對 于 具體的治療方案,張文宏表示:“整個醫療治療是非常復雜的一個過程,有那么多藥物。什么樣的方案,什么樣的療程,什么樣的病人用什么藥物,這都是非常復雜的,我們是邊治療邊研究,我們的救治團隊同時也是臨床科研團隊,我們根據新的檢測指標,通過對病人的觀察,通過不同治療方案的比較,最后形成一個科學的方案?!?/p>
他舉例說,“譬如感染,我和胡必杰一起負責抗感染治療這塊,我們都拒絕抗菌藥物的濫用,對前期的病人我們基本不用抗菌藥物,對于危重癥病人的后期,感染就成為制約他們生存下去的主要因素,所以很多病人最后一個階段發生感染時會造成各種抗菌藥物使用都無效,但在這里我們會啟用很多先進的檢測‘武器’,我們會第一時間讓醫生團隊知道,現在是哪一種細菌在感染,世界上現在拿得到的檢測的手段,我們對病人都能檢測,譬如在肺里有多少種細菌在聯合感染,有細菌,也有真菌等,這個病人出現腹瀉是否由相關的抗菌藥物引起等等,針對這些我們都是精準的,感染的精準治療也是我們團隊研究的重要方向?!?/p>
張文宏認為,“科技是精準治療的支撐,拍腦袋不是精準,要求我們對每個環節進行研究,選擇合適的病人,合適的治療階段,合適的劑量,合適的療程等,在感染方面我們明確是什么細菌,是什么耐藥情況,運用所有科技手段對病人進行檢測,才會有一個好的效果。同樣我覺得中醫也是如此,并非所有的中醫治療都是一個方子,什么病人都能治,我相信不是的?!?/p>
對于 病理解剖對上海方案有哪些進一步影響的問題,張文宏表示:“我個人覺得病理解剖是非常復雜的,我們需要病理醫生和臨床醫生在一起,叫做臨床病理會,在我們醫院以前經常開的。就是病理醫生把病理全部展現給大家看,然后臨床醫生進行印證,所以我們上海對這一塊是非常重視的,當中國的第一例肺部組織國際發表后,我們開了一個晚上的會議,和臨床的方案一一對應?!?/p>
“比如說我們要保護毛細血管,就要看肺里的毛細血管有沒有損傷,肺里是哪一種類型的炎癥細胞,所以我們就要問病理醫生了。還有肺泡里的堆積物到底是什么成分,是細胞還是肺泡的碎屑,是一型的還是兩型的…….所以你只要相信醫生的專業性,無論是在武漢的同濟醫院,還是去支援的各位醫生都是各個醫院的精英?!?/p>
對于 病毒會不會隨著升溫而消失的提問,張文宏認為,現在很難講,大概率可能是的,“大家要記住一點,2009年美國的流感是跨季的,就像SARS在中國也跨季了。美國的流感是3、4月份開始的,然后是第二年大規模開始的,所以說并不是病毒一到夏季就沒有的,不然一到夏天就沒有了怎么還會延續到下一年?”
“但這個病毒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你把窗戶都打開,拼命地通風就是最好的,所以你看新加坡、美國不戴口罩,為什么?是因為我們都在局促的空間里。例如泰國,病毒想蔓延就比較困難。所以開窗通風非常重要,夏季一個是溫度高、一個是通風,還有就是起源于冬季,大家經過幾個月的防控,病毒不就一波波下來了,正好到了這個時間點?!?/p>
“所以,很多是時間上的巧合,很多是科學,很難分辨到底是時間還是巧合。我們覺得病理學家的研究才是至關重要的,現在還有很多你們看不見的研究正在進行,最怕的就是對研究進行誤讀?!?/p>